【手不释卷的意思和故事】“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不愿意放下书本。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一个人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不释卷 |
拼音 | shǒu bù shì juàn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含义 | 形容人勤奋读书,不愿放下书本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习态度认真、专注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勤学不辍 |
反义词 | 好逸恶劳、懒惰怠慢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故事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认真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
起初,吕蒙只擅长打仗,不喜读书。孙权劝他:“你现在身居要职,若不学习,将来如何应对复杂的局势?”吕蒙听后深感惭愧,从此发奋苦读,日夜不辍,常常“手不释卷”,连睡觉时都拿着书本。
几年后,吕蒙的学识大有长进,甚至让原本看不起他的鲁肃也刮目相看。鲁肃感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吕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
三、现代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手不释卷”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也可以指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态度。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保持“手不释卷”的精神,都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四、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古人勤奋学习的赞美,更是对现代人终身学习理念的一种鼓励。它提醒我们:知识是力量,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勤奋读书,不放下书本 |
来源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故事背景 | 吕蒙受孙权劝导后发奋读书 |
现代意义 | 鼓励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
总结 | “手不释卷”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精神 |
以上就是【手不释卷的意思和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