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原文】《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一部劝善书,全书分为四篇:立命、改过、积善、谦德。此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人生如何通过修身、行善、修德来改变命运,强调“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立命
余尝见世人,遇事多怨天尤人,谓“命中注定”,殊不知命虽有定,然心可移之。余少时,曾遇一老者,言余年寿止于五十三岁,仕途无望,妻室早亡。余闻之,未尝惶恐,反觉此乃天赐之机,可借此奋发图强,以改前业。
于是,余每日自省,检点言行,不敢稍懈。又广行善事,不计得失。数年后,果如老者所言,官运渐通,妻子贤淑,寿至七十四岁。此皆因吾能自强不息,故能转祸为福,化凶为吉。
由此可知,命虽有定,然志可移之;运虽有数,然德可改之。若能存心正直,行善积德,则天地不能拘,鬼神不能夺也。
二、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有过而不改,其害甚大。余幼时,性情暴躁,常与人争执,好胜心重,屡犯过错。后得良师指点,始知改过之要,在于“知过”与“改过”。
知过者,明己之短,不讳己之非;改过者,勇于自新,不复蹈其辙。余每夜静坐,反省一日所行,若有不当之处,必痛加悔悟,并力图改正。
改过之道,贵在真诚。若只口头上说“我错了”,而行为依旧,便是虚伪。唯有真心悔改,方能洗涤心灵,净化身心。
三、积善
善行虽微,积久成德。余常思,人之一生,若能日行一善,终成大德。善有大小,不可轻视;善有真假,不可混杂。
真善者,出于本心,不求回报;假善者,饰于外貌,实为名利。余曾见一人,虽贫寒,然常施粥济人,不辞劳苦;亦见一人,富甲一方,却吝啬无比,不肯助人。前者虽贫,德行昭昭;后者虽富,心地黯淡。
积善之法,贵在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而成大德,积小恶而成大祸。
四、谦德
谦者,德之基也。余尝见人,位高权重,便骄矜自满,轻慢他人,终致败落。反之,若能谦逊待人,虚怀若谷,则人皆敬之,福禄自至。
余昔年未达之时,常受人欺,然不以为意,反以礼相待。后人感其诚,遂愿相助,终得贵人提携。此皆因谦德所致。
谦德非徒表于外,更需内修。不自夸其功,不贬低他人;不争名利,不图虚荣。如此之人,方可立身于世,享长久之福。
结语
《了凡四训》虽为古文,然其理通今古,其道贯古今。读此书者,当以心观之,以行践之,方能真正领悟其中奥义。愿世人皆能立志修身,积善成德,谦和处世,以达人生之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