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一篇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的文章,记述了春秋时期郑国的内政斗争。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权力争夺、亲情与忠义之间的冲突,是研究先秦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
一、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使公于京,使祭仲曰:“君若欲其为太子也,为之请命。”公曰:“无庸,将自及。”
段不弟,而至于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事,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缮甲兵,修城郭,将袭郑。公闻之,曰:“可矣。”乃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段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不称其母弟,以讥之也。
二、译文
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他的弟弟共叔段。
起初,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女子,称为武姜,生下了郑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是倒着出来的,吓到了武姜,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武姜就讨厌他。她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但武公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后,让他住在京城,并让祭仲对他说:“如果你想要他做太子,就替他请求。”庄公说:“不用,他会自己招来灾祸。”
共叔段不像个弟弟,反而修整兵器,准备战车,打算偷袭郑国。他的母亲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庄公听说这件事后说:“做了太多不义的事,必定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看吧。”
后来,共叔段又修整武器,修建城墙,准备袭击郑国。庄公得知后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两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京城的人背叛了共叔段,他逃到了鄢地。庄公又在鄢地追击他。五月十八日,共叔段逃亡到共国。
史书上写道:“郑伯克段于鄢。”因为共叔段不像弟弟,所以不称他为“弟”;也不称他为“母弟”,是为了批评他。
三、注释
- 郑伯:指郑庄公,古代诸侯称“伯”表示爵位。
- 克:战胜、击败。
- 段: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
- 鄢: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
- 寤生:倒产,即胎儿头朝下出生,古人认为不吉利。
- 武姜:郑武公的妻子,共叔段的母亲。
- 祭仲:郑国大夫,负责政务。
- 缮甲兵:修整兵器。
- 卒乘:士兵和战车。
- 子姑待之:你暂且等待一下。
- 书曰:史书上记载说。
- 不称其母弟:不称他为“母弟”,因他是庶出,非正妻所生。
四、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虽篇幅短小,却内容丰富,情节紧凑。文章通过郑庄公与共叔段之间的权力斗争,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矛盾与伦理问题。作者并未直接评论人物行为,而是通过史实的叙述,表达对共叔段“不弟”的批判,以及对郑庄公“忍而不发”的策略的肯定。
此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是《左传》中典型的叙事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史书“实录”的精神。
结语
《郑伯克段于鄢》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让我们看到权力背后的亲情纠葛,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纷争时,应保持理智与克制,避免走向极端。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