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端午节记事(作文1800字及端午节作文)

2025-07-15 00:52:26

问题描述:

端午节记事(作文1800字及端午节作文),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00:52:26

端午节记事(作文1800字及端午节作文)】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文化内涵和民俗色彩的一个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方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寄托着对健康平安的祈愿。作为一个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孩子,我对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情感,每一次端午节都像是一场记忆的回溯,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文化的传承。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家里总是格外热闹。母亲早早地就起床,把糯米、粽叶、红枣、咸蛋黄等材料准备好。她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她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他为了国家投江而死,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用粽子来喂鱼,以免鱼吃了他的身体。”我听得入迷,虽然那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那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则负责买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说是可以驱邪避疫。他还喜欢在端午节这天给家人佩戴香囊,里面装的是艾草、雄黄、朱砂等,据说能辟邪保平安。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些颜色鲜艳、香气扑鼻的小袋子,每次都要在脖子上挂好几天才舍得摘下来。

那年端午节,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包粽子。母亲手把手教我如何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再填入糯米、豆子和肉,最后用细绳绑紧。我学得有些笨拙,不是米粒掉出来,就是绳子系不牢。可母亲没有责备我,反而笑着说:“慢慢来,粽子要用心去包,就像做人一样,要有耐心。”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包粽子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长大后,我去了外地求学,端午节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在家过。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想起母亲包的粽子,父亲挂的艾草,还有爷爷奶奶围坐在一起说笑的画面。虽然身在异乡,但我依然会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哪怕味道不如家里的好,但那份情感却是无法替代的。

有一次,我在学校组织了一次“端午节主题班会”,同学们一起包粽子、做香囊、朗诵屈原的诗作。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洗粽叶,有人负责煮粽子,还有人负责制作手工香囊。我们一边忙碌一边聊天,分享各自家乡的端午习俗。有的同学来自北方,他们说端午节吃的是“五毒饼”;有的同学来自沿海地区,他们则有“赛龙舟”的传统。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不仅是传统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些古老的习俗,但我觉得,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包粽子、赛龙舟,还是佩戴香囊、喝雄黄酒,它们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要忘记祖先的智慧。

今年的端午节,我特意回到老家,陪父母过节。母亲依旧在厨房里忙碌,父亲在院子里挂艾草,一切如旧,却又仿佛有了新的意义。我坐在老屋的门槛上,看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那一刻,我明白,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家庭与文化。

端午节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吃粽子和看龙舟比赛。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传统节日,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

端午节记事,不只是记录一个节日的活动,更是记录一段成长的历程。每一次端午节,都是一次回忆的重温,一次心灵的洗礼。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记住这个节日,记住这份情谊,记住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