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高考作文素材:商鞅立木取信

2025-07-13 09:33:13

问题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商鞅立木取信,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09:33:13

高考作文素材:商鞅立木取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故事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而被后人铭记。其中,“商鞅立木取信”便是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案例之一。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法治精神的开端,也体现了诚信与权威之间的深刻关系,是高考作文中极具启发性和应用价值的素材。

战国时期,秦国地处边陲,国力薄弱,百姓生活困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秦孝公重用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变法。然而,改革之初,民众对新法缺乏信任,甚至怀疑其可行性。面对这种困境,商鞅并未急于颁布法令,而是采取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深意的举措——“立木取信”。

他在都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金十两。”起初,众人纷纷围观,却无人敢动。后来,他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人尝试搬动。当那人成功将木头运至北门后,商鞅立刻兑现承诺,给予重赏。此举一出,百姓震惊,纷纷议论:“官府说话算数,新法必定可行。”

这一举动虽小,却意义重大。它向民众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国家的法律不是空谈,而是有执行力的制度。通过“立木取信”,商鞅成功赢得了民心,为后续的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秦国因变法而强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商鞅立木取信”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治国理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只有让人民相信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今天的社会中,诚信依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国家治理,都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商鞅的故事提醒我们,诚信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力量的象征。只有言而有信,才能赢得人心;只有依法行事,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因此,在高考作文中,若能巧妙运用“商鞅立木取信”这一素材,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还能体现出作者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价值的深刻理解。它适用于“诚信”“法治”“改革”“信任”等话题,具有极强的延展性与思想深度。

总之,“商鞅立木取信”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诚信与权威的重要性。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