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全文】余,陶渊明也。少时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以家累之私,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与解读: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自传体散文,虽名为“传”,实为作者借“五柳先生”之名,抒写自身志趣与人生理想的作品。文中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柳先生”并非真实人物,而是陶渊明为自己虚构的称号。他以“五柳”为号,象征其性格中的清高与孤傲。文中提到“不求甚解”,并非指读书浅薄,而是强调读书重在领悟精神,而非拘泥于字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则表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专注。
关于饮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表现出他对酒的痴迷与放达,但并非沉溺于醉态,而是借酒抒怀,表达对世俗的不屑与超脱。同时,他也坦承家境贫寒,生活简朴,却能安然自得,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结尾的“赞曰”部分,引用黔娄之妻的话,进一步强化了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华的精神境界。他虽未显达于世,却以文自娱,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堪称后世隐逸文化的典范。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虽为自传,却寓意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