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定势》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探讨文章风格的形成与固定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文中,刘勰提出“定势”这一概念,强调文章风格应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稳定结构,同时也指出风格的多样性与变化性。以下为《文心雕龙·定势》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夫情致异区,文辞分派;自然会归,莫不有势。势者,乘利而行也。若夫立意为宗,不以文害辞;文辞为本,不以辞害意。势有清浊,气有刚柔,形有方圆,色有明暗,皆由性生,非由学也。故曰:势者,情之使也。
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火之炎上,自然之势也。若夫言有尽而意无穷,理有穷而辞无尽,此则势之所生也。故曰:势者,理之导也。
然则文之为体,有常有变。常者,法度也;变者,才情也。有常而不变,则失其道;有变而不常,则失其正。故曰:势者,常变之机也。
翻译:
人的情感各有不同,文章的语言也因此而有所区分;但无论是何种风格,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势。这种趋势,就是顺应事物的有利条件而自然形成的。
如果以立意为主导,就不应因文辞的华丽而损害内容;如果以文辞为基础,也不应因辞藻的丰富而影响思想的表达。趋势有清纯与浑浊之分,气势有刚强与柔和之别,形态有方正与圆滑之异,色彩有明亮与昏暗之差,这些都源于人的本性,而非后天学习所得。
因此说,趋势是由情感所驱动的。
趋势的发展方向,就像水流向下、火焰向上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如果语言表达有限,但含义深远;道理虽有尽头,但辞藻却可以无限延伸,这正是趋势产生的原因。
所以又说,趋势是引导道理的工具。
然而,文章的形式既有固定的法则,也有变化的可能。固定的法则,是写作的基本规范;变化的部分,则来源于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如果只有固定不变的规则,就会失去文章的灵动;如果只有变化而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会偏离正道。
因此说,趋势是变化与固定之间的关键。
结语:
《文心雕龙·定势》通过对“势”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文章创作中风格与结构的关系。刘勰认为,文章应有其内在的规律,但也需根据作者的个性与情感进行灵活调整。这种“常变结合”的观点,至今仍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