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长妈妈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分析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山海经》?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引导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然后过渡到本文的主题——鲁迅先生和他的保姆长妈妈之间的故事。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事情?
- 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 长妈妈有哪些性格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 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经历了哪些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4.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进一步感受长妈妈的形象以及她对鲁迅的影响。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自己与长辈之间类似的经历或感受。
5. 总结归纳
回顾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珍惜亲情的重要性。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讲述一个关于自己与长辈之间难忘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 长妈妈 | 性格特点:善良、朴实、勤劳 |
| --- | --- |
| | 对作者影响:给予温暖与关爱 |
| 作者情感 | 初见时:厌烦 |
| | 后来:感激、怀念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分析仍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