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文】一、原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关于“齐鲁长勺之战”的记载。这段文字是鲁国大夫曹刿在战前与鲁庄公对话时所说,主要阐述了作战时士气的重要性。
曹刿认为,打仗的关键在于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时,士兵士气高昂,战斗力最强;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开始衰退;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耗尽,战斗力最弱。因此,他建议鲁庄公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才发起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做事要抓住时机,集中力量,一次性完成任务,避免拖沓和重复。
二、原文及释义对照表
| 原文 | 释义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开始衰减;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耗尽。 |
| 夫战,勇气也。 | 战争,靠的是勇气。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高涨,第二次就衰弱了,第三次就耗尽了。敌人的士气耗尽,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能战胜他们。 |
三、意义与启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对战争策略的总结,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
- 把握时机:做事要抓住最佳时机,不要拖延。
- 集中精力:在关键阶段要全力以赴,不可分心。
- 避免疲劳:长时间的消耗会削弱动力和效率。
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创业,“一鼓作气”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高昂的斗志,迅速行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虽源自古代战争,但其智慧跨越时空,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它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提醒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勇于出击,把握机会,不轻易放弃。
以上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