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分类是如何划分的】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布鲁纳并没有像布卢姆那样提出一个系统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但他对认知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目标的理解,为后来的教学目标分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布鲁纳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知识结构的形成。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认知结构”和“发现学习”两个核心概念上,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教学目标分类的发展。
一、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分类概述
布鲁纳并未明确地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但他的理论中隐含了对不同目标的关注:
1. 知识获取: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获取事实性知识。
2. 理解与应用:学生不仅记住知识,还能在不同情境中理解和运用。
3. 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目标反映了布鲁纳对教学过程中“认知”与“情感”并重的思想。
二、布鲁纳教学目标分类总结表
| 分类维度 | 内容说明 | 理论依据 |
| 知识获取 | 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模仿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
| 理解与应用 | 学生能够解释、分析和迁移所学知识 | 发现学习理论 |
| 思维发展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 情感与态度 | 激发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感因素 |
三、总结
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分类虽不像布卢姆的分类那样系统化,但其强调认知结构、发现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理念,对现代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深远影响。他主张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布鲁纳的理念,设计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发展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分类是如何划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