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地税退税的会计分录怎么写】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经常会遇到因税收政策调整、多缴税款或符合减免条件而收到地税退税的情况。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正确处理地税退税的会计分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账务的准确性,也影响到企业的税务合规性。
地税退税通常指的是企业在缴纳地方税(如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后,因政策原因或实际应缴金额少于已缴金额而获得的退税款项。根据不同的情况,会计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地税退税情形及其对应的会计分录总结:
一、直接收到地税退税款
当企业因多缴税款或符合条件而直接收到地税退税时,应将其视为收入,并相应冲减前期已计提的税费支出。
| 会计科目 | 借方 | 贷方 |
| 银行存款 | 金额 | |
| 应交税费——应交地税 | 金额 |
说明:
- “银行存款”科目增加,表示收到退税款;
- “应交税费——应交地税”科目减少,表示冲减之前多缴的税款。
二、先预提税款,后收到退税
如果企业在前期已经预提了地税费用,但后来因政策调整或实际应缴金额减少而收到退税,此时应冲减原预提的税款,并确认为收入。
| 会计科目 | 借方 | 贷方 |
| 应交税费——应交地税 | 金额 | |
| 银行存款 | 金额 |
说明:
- “应交税费——应交地税”科目减少,表示冲减前期多提的税款;
- “银行存款”科目增加,表示收到退税款。
三、与增值税相关的地方税退税
在涉及增值税的业务中,地税(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可能与增值税有联动关系。如果企业因增值税留抵退税而获得地税退税,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 会计科目 | 借方 | 贷方 |
| 银行存款 | 金额 | |
| 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金额 |
说明:
- 若地税退税属于财政补贴或非经常性收入,可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若与增值税留抵有关,可结合实际情况处理。
四、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1. 及时沟通税务部门:确保退税依据充分、合法,避免后续审计风险。
2. 留存相关凭证:如退税通知书、银行到账回单等,作为会计入账的原始依据。
3. 定期核对账目:确保应交税费和实际缴纳金额一致,防止出现账务差异。
总结
地税退税的会计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核心原则是:收到退税款时,冲减已计提的税费支出或确认为收入。不同情况下的会计分录略有差异,但基本思路清晰明确。财务人员在处理此类业务时,应注重合规性和真实性,确保账务处理准确无误。
以上就是【收到地税退税的会计分录怎么写】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