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什么是仄起平收

2025-10-16 04:05:24

问题描述:

什么是仄起平收,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6 04:05:24

什么是仄起平收】“仄起平收”是汉语诗词中常见的格律术语,尤其在近体诗(如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中被广泛使用。它指的是在一首诗的首句中,第一个字为“仄声”,而整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这种结构有助于诗歌在音韵上的和谐与节奏感的统一。

一、总结说明

“仄起平收”是一种诗词创作中的基本格律要求,主要体现在诗句的开头字和结尾字的声调搭配上。其中,“仄”指古汉语中的仄声字,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则指平声字,即阴平和阳平。在实际创作中,诗人会根据这一规则来安排句子的结构,使作品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二、表格展示

术语 含义 举例
古汉语四声之一,包括上声、去声、入声 例:北、月、色
古汉语四声之一,包括阴平、阳平 例:天、光、明
仄起 首句第一个字为仄声 例:《登鹳雀楼》首句“白日依山尽”中“白”为仄
平收 整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例:《登鹳雀楼》末句“更上一层楼”中“楼”为平
仄起平收 首句为仄声字开头,整句以平声字结尾 例:《春望》首句“国破山河在”中“国”为仄,“在”为平

三、应用实例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句“国破山河在”中,“国”为仄声,“在”为平声,符合“仄起平收”的格律要求。

四、结语

“仄起平收”不仅是古典诗词的重要格律规范,也是诗人表达情感、增强语言节奏感的一种手段。掌握这一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音韵之美,也为现代人学习和创作古典诗词提供了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什么是仄起平收】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