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趾高气扬的成语故事成语趾高气扬的意思成语】一、
“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历史典故,最早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公子归生与楚国的战争中,楚国将领子反因轻敌而失败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趾高气扬”常用于批评那些自以为是、态度傲慢的人。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还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避免因过度自信而犯错。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趾高气扬”的出处、解释、用法以及相关例子进行归纳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趾高气扬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文出处 | “子反曰:‘吾闻之,君子不乘人于其危,不助人于其难。今我以兵临之,彼必惧。’遂进,遂败。……子反退,趾高气扬。”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
近义词 | 骄傲自大、得意洋洋、目中无人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头认错、谨言慎行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趾、气为并列结构)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书面或口语中,形容他人态度傲慢、自视过高 |
典型例句 | 1. 他因为赢得比赛就趾高气扬,显得很不礼貌。 2. 在会议上,他趾高气扬地发表意见,让人难以接受。 |
使用注意 | 该成语带有明显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 |
三、结语
“趾高气扬”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绩时应保持谦逊,在面对挑战时应更加沉稳。只有做到不骄不躁,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智慧所在。
以上就是【成语趾高气扬的成语故事成语趾高气扬的意思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