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末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不抓住根本,反而去追求次要的东西。其中,“本”指事物的根本或主要部分,“末”则指次要的、表面的或边缘的部分。那么,“舍本逐末”的“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将从含义、用法及实例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舍本逐末 |
拼音 | shě běn zhú mò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远之则望风而畏,近之则言而信。故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含义 | 舍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抓重点,只注重表面现象。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某人做事不得要领,忽视本质问题,只关注表面形式。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
反义词 | 抓住根本、纲举目张 |
二、“末”的具体含义
在“舍本逐末”中,“末”指的是事物的次要部分或末端,通常与“本”相对。例如:
- 本:根本、核心、主体
- 末:末端、枝节、次要部分
成语中的“舍本逐末”,即“放弃根本,追逐枝节”,强调的是对事物主次关系的颠倒。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例子 | 分析 |
工作管理 | 一个公司只关注员工的外表形象,却忽视了产品质量 | “末”是外表,“本”是产品品质,舍本逐末 |
学习方法 | 学生只记公式,不理解原理 | “末”是公式,“本”是理解,舍本逐末 |
家庭教育 | 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忽略心理成长 | “末”是成绩,“本”是心理健康,舍本逐末 |
四、总结
“舍本逐末”中的“末”指的是事物的次要部分或表面现象,与“本”形成对比。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注重根本原因和核心内容,而不是被表象迷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舍本逐末”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判断力,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末”并非毫无意义,而是相对于“本”而言的次要因素。只有正确区分“本”与“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舍本逐末的末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