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耻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耻”字常用于表达羞辱、羞愧等负面情绪,很多成语中都包含“耻”字,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道德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耻”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带耻”的成语多与个人品德、行为表现相关,有的表示自尊自爱,有的则强调知错能改。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带“耻”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知耻后勇 | 知道羞耻后努力奋发图强 | 《左传》 |
无耻之尤 | 指极其不要脸的人 | 《孟子·尽心下》 |
厚颜无耻 | 面皮厚,不知羞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以耻为荣 | 把羞耻当作光荣 | 现代用法 |
耻与为伍 | 以与某人为伍为耻 | 《论语·卫灵公》 |
不以为耻 | 不认为是可耻的事 | 《汉书·王莽传》 |
宁死不辱 | 宁愿死去也不愿受辱 | 古代典故 |
人而无耻 | 人没有羞耻之心 | 《论语·子路》 |
耻言其过 | 以谈论自己的过错为耻 | 《韩非子》 |
心怀羞耻 | 内心感到羞愧 | 现代常用 |
三、结语
“带耻”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人格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羞耻感”的深刻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深度。同时,它们也提醒我们:做人要有底线,知耻而后勇,才能立身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