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的意思】“掣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阻碍或牵制,无法顺利进行。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肢体动作,原本是指拉住别人的胳膊肘,使其行动不便。后来引申为在工作中、计划中或决策中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限制和干扰。
一、掣肘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名词 |
本义 | 拉住别人的胳膊肘,使其不能自由活动 |
引申义 | 在做事过程中受到阻碍、牵制或限制 |
使用场景 | 工作、计划、政策执行、团队合作等 |
同义词 | 阻挠、牵制、妨碍、掣肘 |
反义词 | 支持、协助、推动、顺遂 |
二、掣肘的常见用法
1. 工作场合:
- “项目推进遇到掣肘,因为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2. 政策执行:
- “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地方利益掣肘,难以落实。”
3. 团队合作:
- “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掣肘,导致效率低下。”
4. 个人发展:
- “他本想创业,但家庭因素成为掣肘。”
三、掣肘的来源与演变
“掣肘”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拉住别人的胳膊肘,使对方行动不便。后逐渐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牵制、阻碍”。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形容因外界因素而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或实现目标。
四、如何避免掣肘?
1. 加强沟通:确保各方信息对称,减少误解和冲突。
2. 明确职责:划分清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避免推诿扯皮。
3. 建立信任:增强团队之间的信任感,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4. 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和流程,提高执行效率。
五、总结
“掣肘”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阻碍或牵制的现象。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面对掣肘时都需要冷静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目标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