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文言文注音】“响遏行云”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声音高亢激昂,能阻止行云流动。在文言文中,“响遏行云”常用来赞美歌声或音乐的高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对“响遏行云”这一文言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并结合原文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一、原文节选
《列子·汤问》中有一段关于“响遏行云”的记载:
>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这段话的意思是: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学到秦青的全部技艺,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城外的道路上为他送别,一边击节歌唱,一边悲声高歌,声音震动树林,连天空中的云彩都被它的声响所阻拦。
二、词语注音与释义
词语 | 注音 | 释义 |
响 | xiǎng | 声音;响亮的声音 |
遏 | è | 阻止、阻挡 |
行云 | xíng yún | 流动的云;比喻高飞的云 |
响遏行云 | xiǎng è xíng yún |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阻止云彩流动,多用于形容歌声或音乐的高妙 |
三、总结
“响遏行云”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文言词语,源自《列子·汤问》中关于秦青与薛谭的故事。它不仅描绘了声音的震撼力,也体现了古人对艺术美感的高度追求。在现代汉语中,“响遏行云”常被用来形容声音极其响亮、优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通过对其注音和释义的整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含义。同时,结合原文内容,也能感受到古人在文学表达上的精妙与深意。
结语:
“响遏行云”不仅是文言文中的一个经典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艺术美的高度赞美。无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文化内涵来看,它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传承。
以上就是【响遏行云文言文注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