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整理

2025-09-15 19:53:49

问题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整理,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孤军奋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19:53:49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整理】《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内容围绕“仁政”思想展开,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在古文学习中,通假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理解通假字有助于准确把握文意和语法结构。

本文将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系统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记忆。

一、通假字概述

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于音同或音近而临时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本字的现象。在阅读古文时,若不识通假字,往往会影响对文句的理解。因此,掌握通假字对于正确解读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二、《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整理表

原文句子 通假字 本字 解释 出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简略、约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头发花白 《寡人之于国也》
“无失其时” 不要 《寡人之于国也》
“或百步而后止” 有时、或许 《寡人之于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

三、通假字分析说明

1. “检”通“简”

“检”原义为检查、约束,但在文中应理解为“简”,即简略、节制之意。整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意为:猪狗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节制。

2. “颁”通“斑”

“颁”本义为分发,但在此文中借作“斑”,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整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意为:头发花白的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行走。

3. “无”通“毋”

“无”本义为没有,但此处应读为“毋”,意为“不要”。整句“无失其时”意为:不要错过农时。

4. “或”通“罔”

“或”本义为有人、有时,但此处借作“罔”,意为“有时、或许”。整句“或百步而后止”意为:有的人走了一百步才停下来。

5. “斯”通“施”

“斯”本义为这,但此处借作“施”,意为“这样”。整句“斯天下之民至焉”意为: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归附了。

四、结语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先秦诸子作品中更为常见。通过对《寡人之于国也》中通假字的整理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也能加深对古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常见通假字,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其他文言现象(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可继续关注相关专题整理。

以上就是【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整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