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乌兰巴托的爸爸教案】一、活动名称:
《乌兰巴托的爸爸》音乐欣赏与创编活动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乌兰巴托的爸爸》的旋律与情感,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2. 通过听赏、模仿和创编,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1. 歌曲《乌兰巴托的爸爸》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图片或背景图(如蒙古草原、城市风光等)。
3.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沙锤等)。
4. 白板或黑板、彩笔、纸张等美术材料。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或播放一段蒙古风情的音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这里有什么特别的风景?”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出“乌兰巴托”这个地名,并简单介绍其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音乐欣赏(10分钟)
播放歌曲《乌兰巴托的爸爸》,让幼儿安静聆听。
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动作或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温柔”、“悲伤”、“想念”等。
3. 歌词理解与讨论(8分钟)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可以结合图片或故事讲述,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歌词含义。
4. 音乐创编与表现(15分钟)
(1)分组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方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如:
- 用身体动作模仿歌曲中的场景(如骑马、奔跑、挥手等);
- 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 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歌曲中的画面。
(2)各组展示成果,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5.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这首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六、活动延伸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音乐素材,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2.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乌兰巴托”。
3. 开展“我爱我的家”主题周,引导幼儿感受亲情的重要性。
七、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听、说、演、创等多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今后可进一步拓展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句式与结构,确保符合教学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