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不乱吃东西】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不乱吃东西”的重要性,知道哪些食物不能随便吃。
2.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游戏和故事引导幼儿识别危险食物,提高辨别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实物:如糖果、小玩具、塑料袋、药品等。
- 故事《小熊的肚子不舒服》(自制或改编)。
- 安全知识儿歌《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 食物分类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小熊在公园里捡到了一个糖,吃了之后肚子痛了。”
提问:“你们觉得小熊为什么会肚子痛?他吃了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改编后的《小熊的肚子不舒服》:
有一天,小熊在草地上玩,看到地上有一个红色的小袋子,它以为是糖,就把它吃了。结果肚子非常疼,去医院医生说那是别人丢掉的药,不能吃。小熊后悔极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乱吃东西了。
3. 讨论与分享(10分钟)
- 提问:“你有没有吃过不该吃的东西?”
-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食物,应该怎么做?”
- 引导幼儿说出“不能随便吃”、“要问大人”、“不能吃地上的东西”等正确做法。
4. 游戏互动:食物分类(10分钟)
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例如:糖果(可以)、塑料袋(不可以)、玩具(不可以)、水果(可以)等。
5. 学习儿歌(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 不吃陌生人给的糖,
> 不吃地上捡的糖,
> 看见奇怪的东西要问妈妈,
> 我们都是乖宝宝!
6. 总结提升(2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不能乱吃东西,知道了哪些东西不能吃,回家后也要告诉爸爸妈妈,做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在家中提醒孩子不要乱吃东西,并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
- 区角活动:设置“安全小超市”,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员,练习挑选安全食品。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不乱吃东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