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贞宽厚文言文及翻译】《徐文贞宽厚》是一篇记载明代名臣徐阶(字文贞)为人宽厚、处事仁德的古文。此篇虽非出自正史,但其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徐阶在官场与人情之间的智慧与胸怀,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道德启示。
原文:
徐文贞为相时,尝有同僚之子犯法,欲以私情求免。文贞曰:“吾不为私,惟公是守。”遂依法处置。其人后感其义,遂终身敬服。
又有乡人争田,久而不决。文贞闻之,遣人谕曰:“田可分,心不可分。汝等皆我乡人,何忍为此?”乡人闻之,感其言,遂和解。
或问文贞曰:“君之宽厚,岂不惧人欺?”文贞笑曰:“宽则得众,厚则立身。若处处防人,则失人心矣。”
译文:
徐文贞担任宰相的时候,曾经有位同僚的儿子触犯了法律,想要通过私人关系来免除惩罚。徐文贞说:“我不因私情而行事,只遵循公道。”于是按照法律进行了处理。那位同僚后来被他的公正所感动,从此对他十分敬重。
还有一次,乡里有人因为田地发生争执,长时间未能解决。徐文贞听说后,派人去劝说他们:“田地可以分开,人心却不能分裂。你们都是我的乡亲,怎么能为了这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呢?”乡人们听了他的话,深受感动,最终和解。
有人问徐文贞:“您这样宽厚,难道不怕被人欺负吗?”徐文贞笑着说:“宽容才能赢得人心,厚道才能立足于世。如果处处提防别人,反而会失去人心。”
简评:
这篇短文虽为后人辑录,但生动刻画了徐文贞作为一位贤相的风范。他不仅严守法度,也注重人情与道德,体现出儒家“仁政”与“中庸”的思想。在处理政务时,他既不失原则,又不失温情,正是“宽厚”二字的最好诠释。
今日读此文,仍能感受到古人处世之道的智慧与深意。在当今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冲突,徐文贞的宽厚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