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深受读者喜爱。其中,《荷塘月色》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寄托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一、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转瞬间又恢复了平静。叶底下的流水,默默地流着,不见一些颜色,只有在月光下,才显得有些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以前就有,而六朝时更盛行。采莲的季节,大约在初夏,那时荷花盛开,水面荡漾,人们泛舟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可惜现在没有这样的光景了。
……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二、赏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下荷塘的静谧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1.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朱自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形象。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摆,既描绘了荷叶的姿态,又赋予其动态美感。再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通过“泻”字,将月光的流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文章不仅写景,更写情。作者在月色中独处,思绪万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索。这种“独处的妙处”正是作者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体现。
3. 象征意味浓厚
文中提到“采莲”的旧俗,虽未详细展开,却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而“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则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处境,表现出一种压抑与挣扎。
三、结语
《荷塘月色》不仅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重读这篇散文,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