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一般形式 y = ax² + bx + c(a ≠ 0),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并能写出二次函数的系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
- 难点:正确识别二次函数并准确写出其各项系数。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例题、练习题。
- 学生: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图像,如投篮轨迹、喷泉水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接着提问:“我们有没有办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这些曲线的变化趋势呢?”从而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定义引入
教师通过几个实例,如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与时间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关系中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2)归纳总结
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表达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都含有自变量的平方项,且最高次数为2。
(3)定义揭示
教师正式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 y = ax² + bx + c(其中 a、b、c 是常数,且 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4)强调关键点
强调 a ≠ 0 的重要性,说明当 a = 0 时,该函数变为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不再是二次函数。
3. 课堂互动(10分钟)
(1)判断练习
教师出示多个函数表达式,如:y = 3x² + 2x - 1;y = x³ + 2x;y = 5x²;y = 7x + 3 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二次函数,并说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判断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巩固提升(10分钟)
(1)例题解析
教师讲解一道典型例题:已知某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 2,一次项系数为 -3,常数项为 5,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2)变式训练
给出不同的条件,让学生尝试写出对应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如:二次项系数为 -1,一次项系数为 0,常数项为 4。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式以及如何识别二次函数。
(2)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 26 页练习题 1、2、3,要求写出每个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五、板书设计:
```
课题:二次函数(第一课时)
1. 定义:形如 y = ax² + bx + c(a ≠ 0)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2. 一般形式:
- 二次项:ax²
- 一次项:bx
- 常数项:c
3. 注意事项:
- a ≠ 0
- 最高次数为 2
```
六、教学反思(课后补充):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堂互动较为积极。部分学生在判断二次函数时仍存在混淆,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练习。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教学参考,避免AI重复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