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堂实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因其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而备受教师青睐。本节课所选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正是这样一篇富有哲理与趣味的短文。通过讲述一位性格温和的裁缝与一位急躁的顾客之间的互动,文章揭示了“耐心”与“急躁”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与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课堂伊始,教师以一个轻松的提问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特别着急的人?或者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容易急?”这一问题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接着,教师出示课题,带领学生齐读标题,初步感知文章的关键词——“慢性子”和“急性子”。
在初读环节,教师采用分段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人物性格形成初步印象。
接下来是精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重点分析裁缝和顾客的语言与行为。例如,当顾客第一次提出要衣服时,裁缝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您得等我慢慢来。”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裁缝的性格,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而在顾客不断催促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纷纷猜测故事的结局。
在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慢性子”和“急性子”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慢性子”虽然做事慢,但更细致;有的则觉得“急性子”虽然快,但容易出错。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教师总结全文,强调“耐心”与“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布置了拓展作业:写一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慢性子”或“急性子”的人,说说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提升了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通过这篇寓言,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更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做人处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