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在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三课《古诗三首》是同学们接触古典诗词的重要一课。本课选取了三首风格各异、意境深远的古诗,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内容。
一、课文内容概述
1. 《寒食》——唐代·韩翃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期间长安城的景象,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色和宫廷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与讽刺。诗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句尤为经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2. 《迢迢牵牛星》——汉代乐府诗
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抒情诗,借景抒情,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诗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成为千古名句,形象地刻画了两人隔河相望却无法相见的无奈与哀愁。
3. 《十五夜望月》——唐代·王建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景象,通过对月色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二、重点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寒食 | 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一两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
| 蜡烛 | 古代用于照明的物品,也象征皇权。 |
| 牵牛星 | 星座名,与织女星相对,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
| 盈盈 | 形容水清而明亮的样子。 |
| 脉脉 | 含情欲诉的样子。 |
| 秋思 | 对秋天的思绪,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三、诗句赏析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皇宫与贵族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牛郎织女虽近在咫尺却无法交谈的悲伤情绪。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以问句结尾,引发读者对人生、情感的深思,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四、写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1. 韩翃(hóng)
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迢迢牵牛星》
属于汉代乐府诗,是古代民间流传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与命运的思考。
3. 王建
唐代著名诗人,尤擅七言绝句,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格细腻含蓄。
五、主题思想
这三首诗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围绕着“情感”展开,或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或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或寄托对爱情的向往。它们共同体现了古诗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六、拓展延伸
1. 了解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2. 探索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一神话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用来象征忠贞的爱情。
3. 欣赏其他描写月亮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等,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月色与情感。
七、复习建议
- 多朗读、背诵,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注意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异;
- 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关注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提升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古诗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