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之黄琬巧对的翻译】《后汉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正史之一,记载了东汉时期的历史。其中,“黄琬巧对”是一则富有智慧与机敏的故事,讲述了少年黄琬在面对皇帝提问时,凭借巧妙的回答赢得赞赏的事迹。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朝廷中有一位名叫黄琬的少年,才思敏捷,聪明过人。有一次,皇帝在宫中设宴,召集大臣们一同赏月。席间,皇帝望着天上的月亮,随口问道:“此为何物?”群臣纷纷议论,有人说是“玉盘”,有人说是“银镜”,但都显得平淡无奇。
这时,黄琬站出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此乃天上之白玉盘,人间之明镜也。”他的回答既形象又贴切,既赞美了月亮的美丽,又暗含了对皇权的尊崇,令在场众人赞叹不已。
皇帝听后,龙颜大悦,连连称赞黄琬的机智与才华。从此,黄琬的名字便传遍朝野,成为一代名士。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生动地展现了黄琬的聪明才智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他不仅能够准确理解皇帝的意图,还能用恰当而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回应,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注重言辞、讲究礼仪的文化传统。
“黄琬巧对”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冷静思考、巧妙应对,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语言艺术的高度追求。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后汉书》的文学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为人处世的智慧。黄琬的机敏与才思,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