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杨利伟在太空飞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及感受。
-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 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真实体验与心理变化,把握文章结构与情感脉络。
- 难点:体会作者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如神舟五号发射实况)、课文录音、教学辅助材料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查阅杨利伟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吗?他经历了什么?”引出课题。
2. 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划分段落,明确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3. 文本精读(20分钟)
- 分段讲解,重点分析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如失重、噪音、孤独感等。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 讨论:“为什么杨利伟在太空中会有这样的感受?他的心理变化说明了什么?”
4.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章的情感主线与写作特色。
-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果成为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 引导学生回顾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和心理变化。
2. 深入探究(20分钟)
- 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
-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从个人经历出发,体现国家科技发展的成就与个人奉献精神。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梦想”与“责任”的关系。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的梦想,并思考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4. 总结提升(5分钟)
- 总结全文内容,强调文章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布置拓展作业:搜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的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要
→ 太空飞行全过程:升空、失重、返回
二、写作特点
→ 细节描写 → 心理刻画 → 情感真挚
三、主题思想
→ 科技成就 → 个人奉献 → 民族自豪
四、学习启示
→ 勇于探索 → 责任担当 → 追梦不止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注:以上内容为原创教学设计,基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一文编写,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适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