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记叙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坚韧与奉献。文章以“美丽”为线索,贯穿全文,不仅展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更突出了她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的永恒价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科学史上的杰出人物,还能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
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是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接触的一篇较为深沉的文章。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
-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居里夫人的精神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居里夫人执着追求科学真理、淡泊名利的精神。
-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美好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感悟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美丽”的象征意义,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居里夫人资料视频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居里夫人相关资料,初步感受文章情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居里夫人照片及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位科学家吗?她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
2. 引导学生说出对居里夫人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3. 板书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并提出问题:“‘美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能跨越百年?”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不懂之处。
2. 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镭”“冶炼”“淡泊”等词语。
3.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初步感受文章情感。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细读,梳理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介绍居里夫人的发现及其影响。
- 第二部分:描写她的科研过程和生活细节。
- 第三部分:总结她的精神品质与“美丽”的内涵。
2. 重点分析“美丽”的多重含义:
- 表层:外貌的美丽。
- 深层:科学成就的美丽。
- 核心: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美丽。
3.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居里夫人言行的具体事例,如:
- “她把奖金全部用于科研。”
- “她拒绝申请专利。”
- “她一生清贫,却拥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
4. 组织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居里夫人的纪录片片段,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如爱迪生、袁隆平等,比较他们的共同点。
3. 布置小练笔: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美丽》,表达对“美丽”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美丽”不仅是外表,更是精神的体现。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知识、坚持理想、珍惜平凡中的伟大。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美丽”的精神,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追求的人。
六、板书设计
```
跨越百年的美丽
┌───────────────┐
│外表的美丽 │
└───────────────┘
↓
┌───────────────┐
│科学的美丽 │
└───────────────┘
↓
┌───────────────┐
│精神的美丽 │
└───────────────┘
```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字词和内容理解。
2. 阅读《居里夫人传》节选,写一篇读书笔记。
3. 观察身边的人或事,寻找“美丽”的身影,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深入挖掘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注重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