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实录及设计】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经典篇目,作者许地山通过一篇朴实无华的散文,讲述了“我们”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的过程,并借父亲之口,揭示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炫耀、有实用价值的道理。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适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体会花生朴实、谦逊、有用的价值。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的话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做人的道理”这一主题。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生实物、相关图片、教学视频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花生的资料,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粒花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花生的文章——《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 教师抽查朗读,纠正发音。
3.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展开,最后通过父亲的谈话点明主旨。
(三)精读感悟,深入理解(20分钟)
1. 品读“种花生”部分:
-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种花生的乐趣。
- 教师引导:为什么说“我们”种花生是“有趣的事”?
-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种花生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2. 品读“议花生”部分: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父亲说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碧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学生分组讨论: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3. 拓展延伸:
- 教师提问:“你觉得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哪个更有价值?”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有用的人”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联系实际(10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平凡人物默默奉献的视频,如清洁工、医生、教师等。
2. 学生谈感受:他们是否像花生一样“有用”?
3. 教师总结: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小结:本文通过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表达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踏实、朴素、有益于他人。
2. 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花生式”人物》。
- 预习下一篇文章,思考“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
落花生
↓
种花生 —— 劳动的快乐
收花生 —— 成果的喜悦
吃花生 —— 生活的滋味
议花生 —— 做人的道理
↓
做有用的人,不求表面光鲜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落花生》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文本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