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记录】授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25年4月5日
授课班级:三年级(2)班
听课人:XXX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围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展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以一段生动的视频引入课题,展示西沙群岛的海景、珊瑚、鱼群等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提问:“你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哪儿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2. 初读课文(约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生字词的发音。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讲解“岛屿”“珊瑚”“贝壳”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西沙群岛富饶的句子。
3. 精读感悟(约15分钟)
教师采用分段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到“西沙群岛的海里有成群的鱼”时,教师让学生想象鱼儿游动的画面,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结合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珊瑚像绽开的花朵”这一比喻句。
4. 小组合作(约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哪一部分?为什么?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约5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海洋污染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西沙群岛还会这么美丽吗?”从而引出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亮点
1. 多媒体运用恰当:通过视频和图片直观展示西沙群岛的美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语言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多次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3. 情感教育自然融入: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巧妙地渗透了环保意识,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四、不足与建议
1.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较为沉默,教师可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 时间分配略显紧张:部分环节如拓展延伸时间较短,若能适当延长,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总结
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内容充实,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增强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