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童年》读后感】在初中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一部充满温情与苦难交织的小说。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个遥远而真实的童年世界。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经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家庭充满了冷漠与暴力。外祖父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家人;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争吵不休,甚至不惜伤害彼此。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复杂。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并没有被黑暗吞噬。他善良、敏感、聪明,对生活充满好奇。他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逐渐理解了世界的真相。他与外祖母之间的感情尤为深厚,外祖母是他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用她的爱与智慧温暖着他,让他在苦难中依然保持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童年并不是只有快乐和无忧无虑,它也可能伴随着痛苦与挣扎。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一个更加坚韧、成熟的人。阿廖沙的成长过程让我明白,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同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相比阿廖沙,我拥有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却没有他那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学会感恩,学会坚强。
《童年》不仅是一部描写个人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脆弱与力量。它让我懂得,真正的成长,不是逃避困难,而是在面对困难时依然选择勇敢前行。
在这本书的结尾,阿廖沙离开了童年,走向了新的生活。而我也在阅读的过程中,悄然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