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仰望天空及》优质课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
课题名称:仰望天空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授课教师:XXX
学校:XXX小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初步认识天空中的常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云等。
- 能描述不同时间、天气条件下天空的变化情况。
-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记录表等方式进行观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空现象。
-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提升科学探究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了解天空中常见的天体及其变化规律。
- 难点:理解天空变化的成因,如日出日落、云的变化等。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资料)
- 观察记录表(每人一张)
- 天空相关图片、绘本或模型
- 实验材料:纸板、彩笔、小镜子等
- 学生准备:
- 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 课前观察天空并记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天空的短视频,展示日出、云朵、星空等画面,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每天的天空?它是什么样子的?”
2.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空景象,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二)探究学习(20分钟)
1. 认识天空中的天体
- 展示图片:太阳、月亮、星星、云、雨、雪等。
-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天体,说说它的特点和变化。
- 教师总结:介绍这些天体的基本特征及在天空中的作用。
2. 观察天空的变化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观察记录,交流“今天你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
- 结合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下的天空变化(晴天、阴天、雨天、夜晚等)。
- 学生分组制作“天空变化记录卡”,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不同天气下的天空状态。
(三)实践操作(10分钟)
1. 模拟天空实验
- 教师指导学生用纸板、彩笔等材料制作“天空小画板”,表现不同的天空景象。
- 学生自由创作,并展示作品,讲述自己的想法。
2. 小组合作
- 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白天的天空”、“夜晚的天空”),进行简短的表演或展示。
(四)总结提升(5分钟)
1. 学生总结
-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天空的哪个部分?”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
2. 教师总结
-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天空的变化,养成观察自然的习惯。
六、作业布置
1. 观察任务:回家后连续三天观察天空,记录每天的天气和天空状况。
2. 创意任务: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制作一幅“我心中的天空”。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以观察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天文现象的理解,结合更多生活实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备注:本教学设计为原创内容,基于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仰望天空》一课编写,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适合实际课堂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