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温庭筠阅读答案翻译赏析】《更漏子》是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后世读者喜爱。这首词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是研究温庭筠词风的重要作品。
一、原文
更漏子
温庭筠
斜月沉,霜天晓,断续寒砧声悄。
梦难成,情未了,几度思量,不觉泪沾袍。
二、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本词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答:本词描绘了一个秋夜将尽、天色微明的清晨,主人公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 “断续寒砧声悄”一句中的“寒砧”是什么意思?
答:“寒砧”指的是捣衣的石板,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凄凉与离别之情。
3. 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答:通过“斜月”、“霜天”、“寒砧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4. 结尾“几度思量,不觉泪沾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表现了人物在反复思考中情绪逐渐加深,最终因无法抑制的思念而落泪,情感真挚动人。
三、白话翻译
残月西沉,天色渐明,断断续续的捣衣声悄然响起。
梦境难以成形,情感未有尽头,多少次辗转反侧,不知不觉泪水已打湿了衣袍。
四、艺术特色与赏析
《更漏子》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深秋清晨的孤独场景,展现出词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悟。全词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内心的波动,体现出温庭筠词作中常见的婉约风格。
“斜月沉,霜天晓”两句,不仅点明时间,也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断续寒砧声悄”则进一步以声音的断续来烘托人物内心的不安与惆怅。整首词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温词中的佳作。
五、结语
温庭筠的《更漏子》虽篇幅不长,但情感浓烈,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其作为晚唐词人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寂静的秋晨,感受到那份难以言说的思念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