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课件】一、概述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获取脑脊液(CSF)进行实验室检查,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该操作通常在腰椎第3至第4节或第4至第5节之间进行,以避免损伤脊髓。
二、适应症
1. 诊断性用途
- 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
- 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肿瘤或脱髓鞘疾病的辅助诊断
- 检测颅内压异常
2. 治疗性用途
- 鞘内给药(如化疗药物、抗生素)
- 降低颅内压(如在脑积水或颅内高压情况下)
三、禁忌症
1. 绝对禁忌症
- 颅内压显著增高(存在脑疝风险)
- 局部皮肤感染或全身感染未控制
- 凝血功能障碍(如严重血小板减少、抗凝治疗中)
2. 相对禁忌症
- 有脊柱畸形或手术史
- 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状态
- 患者不配合或意识不清
四、操作前准备
1. 患者准备
- 评估患者病史及体征
- 告知操作目的、过程及可能并发症
- 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屈颈屈膝,背部贴近床面
2. 器械准备
- 穿刺包(含穿刺针、导管、麻醉剂等)
- 无菌手套、消毒用品
- 标本采集容器(如无菌试管)
- 止血材料及急救设备
五、操作步骤
1. 定位
- 确定穿刺点:通常位于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
- 用标记笔做好标记
2. 消毒与麻醉
- 常规皮肤消毒(碘伏或酒精)
- 局部麻醉(利多卡因)
3. 穿刺
- 使用穿刺针垂直进针,缓慢推进至硬膜外腔
- 感到阻力消失后,确认进入蛛网膜下腔
4. 收集脑脊液
- 放置导管或直接抽取
- 记录脑脊液压力(如有条件)
- 分装送检(常规、生化、细胞学、细菌培养等)
5. 拔针与处理
- 缓慢拔出穿刺针
- 按压穿刺点数分钟,防止脑脊液漏
-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
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头痛
- 原因:脑脊液漏、低颅压
- 处理:平卧休息、补液、必要时行硬膜外血贴
2. 穿刺部位感染
-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
- 处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引流
3. 神经损伤
- 预防:准确选择穿刺点,避免暴力操作
- 处理:观察症状,必要时影像学检查
4. 脑脊液漏
- 处理:保持卧床、增加液体摄入
七、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 操作后应嘱咐患者避免剧烈活动
- 对于术后头痛严重的患者,需及时评估并处理
- 所有标本应按规范送检,确保结果准确性
八、总结
腰椎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是临床医生必备的技能。通过规范操作和细致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参考资料
《临床诊疗指南》
《实用内科学》
《神经病学》教材
相关医学期刊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