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温中汤医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经典方剂的运用往往能体现出医者对病机的深刻理解和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厚朴温中汤作为《脾胃论》中的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焦寒湿、气滞胀满之症。本文通过一例典型医案,展示该方在实际应用中的疗效与辨证思路。
患者为一名42岁男性,主诉长期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伴有明显的胃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患者自述曾多次就诊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服用多种西药后症状时轻时重,未能彻底缓解。舌苔白腻,脉沉迟,辨证属中焦寒湿困阻,气机不畅。
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表现,考虑其病位在中焦,病因属寒湿内盛,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郁滞,故拟用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原方由厚朴、陈皮、茯苓、草豆蔻、木香、干姜、甘草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化湿之功。
处方如下:厚朴15g,陈皮10g,茯苓15g,草豆蔻10g,木香6g,干姜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服药三剂后,患者自觉胃部冷痛明显减轻,腹胀有所缓解,食欲略有改善。继续服药一周后,症状进一步好转,大便成形,舌苔转薄白,脉象趋于缓和。随后根据病情调整药量,继续巩固治疗两周,诸症悉平,恢复如常。
本例医案显示,厚朴温中汤在治疗中焦寒湿、气滞胀满的病症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准确辨证,抓住寒湿内盛、气机不畅的核心病机,从而实现精准用药。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厚朴温中汤虽为古方,但在现代临床中仍具重要价值。通过合理配伍与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类似病症的患者,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