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日暮》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古诗,作者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原文
>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
二、译文
夕阳西下,苍茫的山峦显得格外遥远;
天气寒冷,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在柴门前听到了狗叫声,
原来是风雪中归来的人。
三、注释
-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傍晚。
- 苍山远:青灰色的山在暮色中显得遥远。
- 白屋:指用白茅草或石灰粉刷的简陋房屋,多为贫苦人家所居。
- 柴门:用木条编织的门,是普通百姓家的象征。
- 犬吠:狗叫声。
- 风雪夜归人:在风雪中回家的人,可能是一位在外奔波的游子或劳作者。
四、赏析
这首诗虽短,却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的乡村图景。诗人通过对“日暮”、“苍山”、“白屋”、“柴门”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两句尤为经典,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与寂静,更通过“犬吠”这一细节,引出“夜归人”的存在,让整幅画面有了动静结合的层次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间烟火的深情回望。
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通过景物的渲染和细节的捕捉,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温暖的希望。它像一幅水墨画,简洁而富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五、结语
《日暮》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读一读这首诗,或许能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