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观察描写鸟类的特点和行为的方法。
- 掌握描写动物外形、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表达方式。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仿写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中对鸟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写作技巧。
- 难点: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PPT、相关图片、写作范文、课堂练习纸。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准备笔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搭船的鸟》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那只小鸟的。”
(二)复习回顾(8分钟)
1. 快速回顾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主要情节,重点梳理“我”在船上看到一只鸟的情景。
2. 关键词句回顾:
提取文中描写鸟的句子,如“它有一双透亮的眼睛”、“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鸟的特点。
(三)深入分析(15分钟)
1. 分析描写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像小精灵一样”)、拟人(“它歪着头看我”)、细节描写(颜色、动作、神态)等。
2. 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这只鸟?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 教师总结:
作者通过对鸟的细致观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只可爱的鸟。这种观察和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语言实践(15分钟)
1. 仿写练习:
教师出示一段描写其他动物的范文,如“小狗摇着尾巴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小星星。”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
2. 展示交流: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仿写作品,全班共同点评,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观察和记录?你打算怎样做?”
鼓励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表达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一篇描写身边小动物的短文,要求至少使用两种描写手法。
2. 预习下一篇文章,思考作者的写作特点。
六、板书设计:
```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观察与描写
1. 观察角度:外形、动作、神态
2. 描写手法: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3. 写作启示:用心观察,妙笔生花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复习、分析、实践三个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技巧。在仿写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表达欲望,但在语言组织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应多提供范例,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