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原文及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江西洪州分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极高造诣,尤以行书著称。
《黄庭坚传》是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整理而成的传记文章,内容详实,语言简练,展现了黄庭坚的性格、才华与人生轨迹。以下为《黄庭坚传》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少孤,力学,博通经史。年十六,以词赋中进士。初任叶县尉,有政声。后迁太和令,民多德之。时苏轼知杭州,闻其名,召之,遂与轼游。轼尝曰:“鲁直之才,可比古人。”后因事贬涪州,居数年,复起,官至翰林学士。
庭坚性情刚直,不阿权贵。尝言:“士大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其诗文清丽,意境深远,尤工于七言律诗。又善书法,笔法遒劲,自成一家,世称“山谷体”。
晚年居九江,常与友人论道,讲学不辍。卒年六十二,谥文节。
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洪州分宁人。他年幼丧父,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与历史典籍。十六岁时,凭借辞赋考试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叶县县尉,政绩显著,受到百姓称赞。后来调任太和县令,民众对他十分感激。当时苏轼在杭州任职,听闻他的名声,便邀请他前来,两人结为好友。苏轼曾说:“鲁直的才华,可以与古代贤人相媲美。”后来因某些事情被贬到涪州,在那里居住多年,之后又被重新启用,官至翰林学士。
黄庭坚性格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他曾说:“士大夫应当以天下为己任。”他的诗文风格清新秀丽,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七言律诗。他还擅长书法,笔法遒劲有力,自成一派,世人称之为“山谷体”。
晚年他居住在九江,经常与朋友探讨学问,讲授道理,从不懈怠。去世时年仅六十二岁,死后被追赠“文节”谥号。
结语:
黄庭坚一生仕途起伏,但始终坚守气节,追求学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的文学与书法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读《黄庭坚传》,不仅能了解这位文化巨匠的生平,更能感受到他那颗赤诚而坚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