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ldquo(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及rdquo及出处、解释及赏析)

2025-07-01 14:01:29

问题描述:

ldquo(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及rdquo及出处、解释及赏析),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14:01:29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原句为:“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若是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随后又有一句:“乃生男子,……宜其家人,宜兄宜弟,宜其妻室,宜其家室,宜其孙子。”其中“宜其家人”是形容一个男子在家庭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家庭和睦、子孙昌盛。

“之子于归”则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之子”指的是女子,“于归”意为出嫁,整句意思是:这个女子出嫁,能给她的家庭带来吉祥和幸福。

因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虽然并非出自同一首诗,但两者都表达了对婚姻和家庭和谐的美好祝愿。前者强调女子出嫁后对家庭的积极作用,后者则更侧重于女子自身带来的家庭福祉。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两句话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家庭关系的重视。古人认为,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配偶,对于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宜其家人”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期望,希望婚姻能够带来家庭的和谐与繁荣。

此外,这两句话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文化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个人如果能在家庭中做到“宜其家人”,便具备了治理国家的基础。因此,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社会责任的起点。

总的来说,“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虽非一句完整的诗句,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古人对家庭、婚姻以及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与美好期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