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25-07-01 04:31:20

问题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04:31:20

随着学期的临近尾声,七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来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以下是一份根据人教版教材内容整理的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供学生自查与教师备课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pǔ)

B. 炽热(chì)

C. 骨碌(lù)

D. 愧怍(zuò)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漠

B. 烦燥

C. 谦逊

D. 闲瑕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很优秀。

C. 我们班的同学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迫取消了。

5. 下列诗句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 春江潮水连海平

B. 月落乌啼霜满天

C.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D. 天街小雨润如酥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问:“你去哪?”

B. 我们要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C.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D. 这个问题,我们得好好讨论一下。

7.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B.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C.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

D.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诸葛亮劝说孙权学习的故事。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手熟尔(罢了)

B. 以我酌油知之(知道)

C. 何陋之有(什么)

D. 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9. 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 《聊斋志异》是明代蒲松龄所著。

D.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10. 下列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B.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

C. 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D.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望》中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观沧海》中表现大海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新旧更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忧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背影》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 请写出文中描写父亲动作的三个动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

3.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背影”这一标题的理解。(4分)

四、作文(30分)

请以“难忘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2. C3. C4. C5. D

6. C7. D8. A9. C10. B

二、填空题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阅读理解

(一)

1. (1)曾经;(2)完成

2. (1)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2)他的诗文条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不能仅靠天赋。

(二)

1. 攀、缩、倾

2. 父亲艰难爬月台的背影让“我”感动。

3. “背影”是父亲爱的象征,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温馨提示: 以上试卷仅为模拟练习,具体考试内容以学校安排为准。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考出理想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