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二、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掩其耳。曰:“人不闻,亦若不闻也。”
注解与赏析:
《守株待兔》
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农夫因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不再耕作,天天守在树旁等待再有兔子来送死。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反而被人嘲笑。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幻想侥幸心理的人,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
《掩耳盗铃》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偷铃铛时,怕别人听见声音,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想法,用来比喻自欺欺人、逃避现实的人。故事生动形象,寓意深刻,让人深思。
教学建议: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含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这些寓言对个人行为和处事方式的启示。通过讨论与反思,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