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名称:《小兔子的彩虹伞》
二、活动领域:语言表达与故事讲述
三、适用年龄:3-4岁幼儿
四、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彩虹伞的颜色和形状。
2. 语言目标: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看到的颜色和图案,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培养倾听和表达的习惯。
五、活动准备:
1. 故事图片(小兔子、彩虹伞、各种颜色)
2. 彩虹伞道具或手绘图片
3. 音乐背景(轻柔的儿歌)
4. 幼儿操作材料(彩色纸条、贴纸等)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彩虹伞图片,提问:“你们见过彩虹伞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讲故事(10分钟)
教师生动地讲述《小兔子的彩虹伞》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停顿,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答简单问题,如“小兔子拿着什么?”、“彩虹伞是什么颜色的?”等。
3. 互动讨论(8分钟)
提问:“如果你有一把彩虹伞,你想带它去哪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4. 动手操作(10分钟)
幼儿使用彩色纸条、贴纸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彩虹伞”。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5. 展示分享(5分钟)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我做的彩虹伞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七、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颜色材料,供幼儿继续创作。
2. 在阅读角放置绘本《小兔子的彩虹伞》,供幼儿自主翻阅。
3. 家长配合,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讲述类似的故事,促进亲子互动。
八、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为载体,结合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多说、多想、多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对语言表达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
九、设计亮点:
1. 以“彩虹伞”作为主线,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容易引起共鸣。
2. 结合多种感官体验(听、看、说、做),提升综合语言能力。
3. 注重情感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十、结语:
通过本次语言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色彩和图形的认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有效的语言活动形式,助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