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材料(节选):
李世熊,字元仲,福建晋江人。少有大志,性刚直,不阿权贵。明末举人,尝为诸生讲学,士林多宗之。及国变,弃官归乡,杜门不出,以诗书自娱。清初屡征不起,曰:“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其志节如此。
时有乡人欲荐之于朝,世熊笑曰:“我虽贫贱,未尝一日忘君父之恩。”遂终身不仕。乡里称其贤,有“铁骨先生”之称。其文辞典雅,尤善古文,所著《南州草堂集》流传后世。
二、阅读理解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少有大志
(2)不阿权贵
(3)尝为诸生讲学
(4)士林多宗之
2. 翻译下列句子:
(1)“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2)“我虽贫贱,未尝一日忘君父之恩。”
3. 李世熊为何“终身不仕”?请简要概括。
4. 从文中看,李世熊具有哪些品质?
5. 文中提到“乡里称其贤”,你认为他为什么会被称作“贤”?
三、参考答案:
1. 解释:
(1)少有大志: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
(2)不阿权贵:不谄媚、不依附有权势的人。
(3)尝为诸生讲学:曾经给诸生(读书人)讲授学问。
(4)士林多宗之:士人阶层大多尊崇他。
2. 翻译:
(1)“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权贵低头呢!”
(2)“我虽然贫穷低贱,但从未有一天忘记对君主和父亲的忠诚。”
3. 李世熊“终身不仕”的原因是他坚守气节,不愿屈身事清,体现出他对前朝的忠诚与个人操守。
4. 李世熊具有刚直不阿、不慕荣利、忠君爱国、品行高洁等品质。
5. 他被称作“贤”,是因为他为人正直、有气节、不求功名、坚持操守,且在乱世中仍保持高尚情操,深受乡里敬重。
四、拓展思考: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士人精神”的理解。
(提示:可以从气节、操守、责任、理想等方面展开)
结语:
本文通过李世熊的事迹,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骨与操守。他在动荡时代坚守信念,不为权势所动,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风貌。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