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价值。
- 掌握景泰蓝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掐丝、点蓝、烧制等关键步骤。
- 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景泰蓝工艺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手工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鼓励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景泰蓝制作工艺中的掐丝、点蓝、烧制等核心技术环节。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体验到完整的景泰蓝制作过程,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三、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
- 准备好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片段以及实物样品供展示使用;
- 设计好小组活动任务单;
- 安排好实验材料(如铜片、釉料、工具等)。
学生方面:
- 提前查阅有关景泰蓝的相关文献,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 自行搜集一些关于景泰蓝艺术作品的照片或者视频作为参考素材;
- 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介绍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短片,引发学生对这门古老技艺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景泰蓝的制作》。
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由老师讲解景泰蓝的历史沿革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接着详细介绍景泰蓝的主要制作步骤,并结合PPT演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图示;最后强调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实践操作(20分钟)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实验器材,按照之前所学知识完成一次简单的景泰蓝试做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并给予适当表扬鼓励。
总结评价(5分钟)
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作品成果,并谈谈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同时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将这种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当中去,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作业布置
1. 每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探讨景泰蓝与其他金属工艺之间的异同点;
2. 利用周末时间参观当地博物馆或美术馆,寻找一件自己喜欢的景泰蓝艺术品,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3. 尝试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景泰蓝图案,并用文字描述设计理念。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掐丝、点蓝、烧制
难点:完整体验+文化理解
三、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资料、工具
学生方面:文献、素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讲授新知(20分钟)
实践操作(20分钟)
总结评价(5分钟)
五、作业布置
1. 论文
2. 观后感
3. 设计稿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