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抓咬行为可能带来的伤害。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习惯,学会友好相处。
3. 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关于小朋友抓咬行为的小故事或图片。
2. 准备一些玩具或者道具,模拟抓咬场景。
3. 制作简单的安全宣传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老师可以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因为生气而抓咬其他小朋友,结果导致被抓咬的小朋友受伤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抓咬行为的危害性。
2. 观看图片:展示一些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照片,以及发生抓咬事件后的照片对比,引导孩子观察并讨论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
3. 模拟练习: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冲突情景,教他们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抓咬等过激行为。
4. 安全知识讲解:向孩子们普及基本的安全常识,如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寻求帮助等。
5. 制作安全卡: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安全宣传卡片,在上面写下或画出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并与同伴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1.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强化正面引导,表扬那些表现良好、能够友好对待他人的小朋友。
2. 定期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加深孩子们对安全意识的理解。
3. 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我们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友好的交往方式比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更重要。同时也能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