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学习并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天津地方文化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其独特之处;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挖掘人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如天津相声、泥人张等)、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天津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天津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眼中的天津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独特的文化?”然后引入课题《俗世奇人》,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二)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梗概。
2. 提问:“俗世”指的是什么?“奇人”又是指哪些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初步形成对文本的理解。
(三)精读赏析
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位“奇人”?
- 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这些“奇人”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特点及写作技巧。
(四)拓展延伸
展示一些关于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照片或视频,比如杨柳青年画、津味小吃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津这座城市的魅力。同时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天津民俗风情的信息,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俗世奇人
|
|--人物:泥人张、刷子李……
|--特点:技艺高超、性格鲜明……
|--手法:细节描写、对比衬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要点,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今后还需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