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开始。在这个时节,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万物逐渐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古人对霜降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感悟与思考。以下是一些关于霜降的经典古诗,让我们一同感受古人笔下的秋意与哲思。
《泊舟盱眙》——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怜旅思情?
这首诗描绘了霜降之夜诗人泊舟盱眙的情景。夜深人静时,潮水渐渐侵袭岸边,天空寒冷,月亮似乎靠近了城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孤身在外,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中“霜降夕流清”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霜降特有的气息。
《岁晚》——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暮泪沾颜。
白居易的这首《岁晚》写于他被贬谪之时。诗中借霜降时节万物回归本源的现象,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长期漂泊的感慨。诗人在霜降之日触景生情,感叹岁月流逝,命运早已注定。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秋怀五首·其四》——黄庭坚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旗斜拂杏花村,行人更在杏花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霜降之后江水退去、露出远处沙洲的景象。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画卷。诗中“酒旗斜拂杏花村”一句,不仅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息,还隐约透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秋尽江南草未凋”,则表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即便到了深秋,草木依然葱茏。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清晨出发赶路的场景。在霜降时节,诗人行走在寂静的山路上,耳畔传来鸡鸣声,眼前是板桥上的白霜和落下的槲树叶。这些细节描写让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尤其是“板桥霜”三字,简洁明快地传达了霜降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几首关于霜降的古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一节气的魅力。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都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丰富情感。阅读这些诗歌,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古典文学之美,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