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的名言警句82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一直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精神的指引。古人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讲道德”更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践行道德,以下整理了82条关于“讲道德”的经典名言警句,并结合其含义进行简要总结。
一、总结
“讲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些名言警句涵盖了诚信、仁爱、谦逊、公正、节俭等多个方面,既有古代圣贤的智慧,也有现代人的思考。通过学习这些语录,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品德,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道德规范。
二、讲道德的名言警句(82句)
序号 | 名言警句 | 出处/作者 | 含义简述 |
1 | 人无信不立 | 《论语》 | 人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世。 |
2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 |
3 | 仁者爱人 | 《论语》 | 有仁德的人会关爱他人。 |
4 | 言必信,行必果 | 《论语》 | 说话要守信用,做事要有结果。 |
5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三国志》 | 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
6 |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 | 陶行知 | 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
7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孟子》 | 真诚是自然的法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道理。 |
8 |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 《诗经》 | 人如果没有礼仪,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
9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 不符合礼制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
10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
11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 | 学习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
12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 |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13 | 吾日三省吾身 | 《论语》 |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 |
14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大学》 | 从个人修养开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 |
15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国家的兴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 |
16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大学》 | 教育的根本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 |
17 | 人贵有自知之明 | 老子 | 自我认知是人生的重要能力。 |
18 | 知足者常乐 | 老子 | 心怀满足,才能获得快乐。 |
19 | 勿以恶小而为之 | 《三国志》 | 不要因坏事小而去做。 |
20 | 以德报怨 | 《论语》 | 用善良对待别人的恶意。 |
21 | 公正无私 | 《尚书》 | 做事要公平,不偏私。 |
22 | 廉者,民之表也 | 包拯 | 廉洁的人是人民的榜样。 |
23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论语》 | 没有长远考虑,就会面临眼前的困难。 |
24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大学》 | 从个人到国家的治理路径。 |
25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 |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怀忧虑。 |
26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 《礼记》 |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效果更好。 |
27 |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论语》 | 仁者安于仁道,智者懂得利用仁道。 |
28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左传》 | 节俭是美德,奢侈是罪恶。 |
29 |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论语》 | 在重大原则面前不能动摇。 |
30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论语》 | 君子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小人则怪罪他人。 |
31 |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 《荀子》 | 对人说好话,比穿棉衣还温暖。 |
32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 唐太宗 | 用镜子来端正仪表,比喻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
33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 唐太宗 | 通过历史了解国家的兴衰。 |
34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太宗 | 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
35 | 知耻近乎勇 | 《礼记》 | 知道羞耻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
36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孟子》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
37 | 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 《论语》 | 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从。 |
38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 不正当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飘浮的云一样。 |
39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 |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
40 | 义以为上 | 《论语》 | 以道义为最高追求。 |
41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 | 看到有德之人要向他看齐,看到无德之人要反省自己。 |
42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论语》 | 我没见过像爱美色那样爱德行的人。 |
43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论语》 | 朋友从远方来,是多么快乐的事。 |
44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 | 花言巧语、面容讨好的人,很少有仁德。 |
45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论语》 | 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
46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 | 人民是最宝贵的,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
47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 | 天气条件不如地理优势,地理优势不如人心团结。 |
48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 | 面对富贵、贫贱、强权,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操守。 |
49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 人生难免一死,但应保持忠诚之心。 |
50 |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 | 学业靠勤奋取得,荒废于玩乐。 |
51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林则徐 | 容量大才能成就大事。 |
52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 读书多,写作自然流畅。 |
53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古语 | 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 |
54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老子 | 再远的目标也要从脚下开始。 |
55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古语 | 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56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古语 | 学习需要勤奋,努力才能成功。 |
57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古语 | 没有人是完美的,都会有错误。 |
58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 |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最大的善事。 |
59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 古语 |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
60 |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古语 | 知道错了并能改正,是最好的事情。 |
61 | 人贵有恒 | 古语 | 坚持不懈是最重要的品质。 |
62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古语 | 努力才有回报。 |
63 | 天道酬勤 | 古语 | 上天会奖励勤劳的人。 |
64 | 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 古语 | 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标。 |
65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毛泽东 | 只要愿意攀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66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古语 | 真心诚意可以感动天地。 |
67 | 有志者事竟成 | 古语 | 有志向的人最终会成功。 |
68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王阳明 | 没有志向,什么事都做不成。 |
69 |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古语 | 不如实际行动,而不是空想。 |
70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古语 | 不努力就会倒退。 |
71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 前路漫长,仍要不断探索。 |
72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荀子 | 没有积累,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
73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老子 | 高楼大厦从一块块砖石开始。 |
74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韩非子》 | 小小的漏洞可能导致大灾难。 |
75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 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
76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古语 | 既要读书,也要实践。 |
77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古语 | 书到用的时候才觉得不够,事情没经历不知道难。 |
78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礼记》 | 好学接近智慧,努力实行接近仁德,知道羞耻接近勇敢。 |
79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80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论语》 | 学习如同追赶,生怕失去它。 |
81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论语》 | 不是学生急于求解,就不去启发他。 |
82 | 有教无类 | 《论语》 | 教育应当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
三、结语
以上82句关于“讲道德”的名言警句,涵盖广泛,内容深刻,既有传统经典,也有现代思想。它们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