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5-09-12 02:36:54

问题描述:

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2 02:36:54

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既”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在古汉语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它既可以作副词,也可以作连词,具体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以下是对其在文言文中常见含义的总结,并附有表格进行清晰对比。

一、

“既”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主要含义:

1. 表示“已经”的意思:常用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例如:“既成,不可复改。”(《左传》)

2. 表示“既然”的意思:用于引出原因或前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既然”。例如:“既知其理,何不早言?”(《史记》)

3. 表示“尽、完”的意思:指事物达到尽头或完全结束。例如:“既尽,无余。”(《战国策》)

4. 表示“又……且……”的意思:用于并列结构,表示“不仅……而且……”。例如:“既好书,又好画。”(《颜氏家训》)

5. 表示“不久、随后”的意思:用于时间上的承接,表示“不久之后”。例如:“既而,雨至。”(《汉书》)

6. 用于否定句中,表示“也”的意思:有时与“不”连用,表示“也不”。例如:“既不许,又不拒。”(《世说新语》)

这些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各有侧重,理解时需结合上下文。

二、表格展示

序号 含义 用法类型 示例句子 现代汉语解释
1 已经 副词 既成,不可复改 已经完成
2 既然 连词 既知其理,何不早言? 因为已经知道
3 尽、完 动词 既尽,无余 完全耗尽
4 又……且…… 并列连词 既好书,又好画 不仅……而且……
5 不久、随后 副词 既而,雨至 不久之后
6 副词 既不许,又不拒 也不

三、结语

“既”作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虚词,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在阅读古文时,应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意义。掌握“既”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逻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