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负隅顽抗的成语故事成语负隅顽抗的意思成语】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其中,“负隅顽抗”是一个具有鲜明形象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被逼到绝境时仍不投降、顽强抵抗的行为。以下将通过与表格形式,全面解析该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用法。
一、成语概述
成语名称:负隅顽抗
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近义词:死守不降、垂死挣扎
反义词:俯首称臣、束手就擒
感情色彩:中性或略带贬义
使用频率:常用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负隅顽抗”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宋,宋人请降,楚子弗许。……于是晋师夜遁,楚人追之,至邲而止。……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乘人之危,不困人于厄。’乃命止。宋人复战,楚人又败之。……宋人负隅而战,楚人不能克。”
这段记载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围攻宋国,宋国虽已无力再战,但仍选择坚守城池,不肯投降。他们“负隅而战”,即背靠险要之地,奋力抵抗。这种行为虽显得倔强,但也体现了不屈的精神。
后人据此提炼出“负隅顽抗”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处于劣势时仍然坚持抵抗,不愿认输。
三、成语含义
字面意思:
- 负隅:依靠山势或高地等有利地形;
- 顽抗:顽强抵抗。
引申意义:
指人在面临困境或失败时,仍然不愿低头、坚持抵抗的行为。虽然有时带有贬义(如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表达一种英勇不屈的精神。
四、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类型 | 使用示例 |
军事战场 | 敌军虽败退,但仍负隅顽抗,战斗持续数小时。 |
政治斗争 | 反对派在压力下依然负隅顽抗,拒绝妥协。 |
日常生活 | 面对困难,他选择负隅顽抗,不愿轻易放弃。 |
五、成语结构分析
成语部分 | 拼音 | 含义解释 |
负隅 | fù yú | 依靠险要地势 |
顽抗 | wán kàng | 坚强抵抗、不投降 |
六、总结
“负隅顽抗”是一个富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真实事件。它不仅描述了人在绝境中顽强抵抗的行为,也反映了人性中不屈不挠的一面。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用于批评固执的人,也可以用于赞扬勇敢坚持的人。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与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负隅顽抗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含义 | 在绝境中顽强抵抗 |
近义词 | 死守不降、垂死挣扎 |
反义词 | 俯首称臣、束手就擒 |
使用场景 | 军事、政治、日常 |
情感色彩 | 中性或略带贬义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关注!
以上就是【成语负隅顽抗的成语故事成语负隅顽抗的意思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